回望高中三年有感
2021屆天津信息班 黃婉(女)
2021年4月22日,我坐上了開往南京的大巴,透過窗戶回頭看著逐漸模糊的三津中學,不由得感慨,歲月如流水,我們終于要離開那個整日吵嚷著要離開的地方了。
回望這三年,每日過著教室、寢室、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,高二到高三的轉變,更為這枯燥乏味的生活平添了好多焦慮。
在我腦海中,始終有一個奮斗的“我”和一個懶惰的“我”一直在拔河、在斗爭。
這種思想斗爭在初中,總是懶惰的“我”戰勝了奮斗的“我”,從而導致我的中考成績低于普高線一百多分,落敗寧中不說,還要斥巨資才塞進三津中學的“車尾”。也許是家人發紅的眼眶,也許是那雙布滿老繭握著厚厚一踏錢的大手,終于使我下決心要奮斗,要戰勝懶惰的“我”。
要奮斗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我用了一個暑假堆砌起來的決心,在進入高中不久就開始搖搖欲墜。好在,高一那年有一個成績名列前茅的同桌,他一直給我做思想工作,把我往奮斗路上推。我明白“懶惰是人的天性,勤奮都是逼出來的”;我更明白,若抓不住對口高考這個機會,等待我的將是一生的平庸與卑微。
進入高三時,我再一次發生了思想動搖:懷疑過,懷疑首屆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對口升學,自己能否爭取到為數不多的錄取指標;迷茫過,語文、數學、物理這些薄弱學科讓我在高考沖刺階段幾近崩潰;焦慮過,看著周圍的同學都在奮筆疾書,而自己有時還進入不了學習狀態;害怕過,害怕自己如果真的沒有被錄取,怎么面對對我抱有很大期望的父母。高三緊張地學習生活壓得讓人喘不過氣,好在有老師的打氣、父母的關心、同學的鼓勵,我終于走過那段艱難的時光,迎來成功的時刻。
高考之后我想通了很多問題:
首先是要擺正心態,這是重中之重。進入高三,你早上早一點起床,發現有人起來的更早;你學習到晚上十點,還有人學到晚上十一點;你為自己考了高分沾沾自喜,有人卻因為沒有做到最好而落淚??倳腥吮饶愀?,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問心無愧,擺正心態。
其次是適應環境,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,那就改變自己。有時有人會抱怨某個老師教的不太好或者班級學習氛圍不太好,從不查找自己做的怎么樣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遠比抱怨環境或他人有效得多。
第三是劣勢學科要突破。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,我便開始補缺補差,醫治跛腿學科。英語成績從三十分左右,一步一個腳印學到了一百分左右,就連一二十分的物理也被硬生生提到了四五十分。我深切感受到,不管優勢學科有多好,它帶來滿足感,遠不如劣勢科的進步。
第四是相信堅持的力量。乾坤未定,你我皆是黑馬。不要提前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簽,無論前進的路上多么艱難困苦,只要堅持到底,總會有希望。
離開三津有一段時間了,在家呆久了,我發現,最讓人懷念的還是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的校園時光。
時光如流水,且行且珍惜。
黃婉同學中考456分,低于普高線122分,在三津三年考上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,總分全省第二,其中文化課語文(滿分150分)110分、數學(滿分120分)86分、英語(滿分150分)120分、物理(滿分80分)56分,專業課(滿分150分)124分、技能課(滿分100分)99分。她在高考之后的四點感悟道出了她圓夢大學的真諦。